对省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第1290号建议的答复
- 发布时间:2025年06月13日
- 编辑:金融办管理员
- 来源:
毕胜民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金融支持科技创新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收悉。经与省发改委、省科技厅、省财政厅、人行辽宁省分行、国家金融监管辽宁局、国家金融监管大连局、辽宁证监局、大连证监局等有关单位会商,现答复如下:
我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围绕金融“五篇大文章”做好靠前服务、多措并举支持省内符合条件的科技型企业融资,为科技型企业发展注入金融“活水”。
一、主要工作情况
(一)逐步完善政策保障体系
辽宁省陆续出台《辽宁省金融支持科技型企业全生命周期发展若干举措》、《辽宁省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培育壮大科技型企业群体的若干措施》,人民银行辽宁省分行联合八部门出台《加大力度支持科技型企业融资的实施意见》等政策文件,为全省科技金融发展提供了顶层设计和制度保障。在此基础上,各市因地制宜,纷纷出台配套政策。沈抚改革创新示范区制定《沈抚示范区促进科技成果转化若干政策》、《促进股权投资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沈阳市、丹东市等地也相继出台相关实施意见,形成了省市联动的政策格局。
(二)发挥省、市引导基金带动作用
2022年,省政府设立总规模200亿元的辽宁产业投资基金(简称“辽宁基金”),截至2025年2月末,辽宁基金共参与设立26只投资基金,其中:国家级基金1只,具体为国家先进制造产业投资基金,投资省内项目3个,投资金额4亿元;母基金1只,具体为辽宁兴辽招金新时代股权基金;省内投资基金24只,投资省内项目65项次,投资金额28.16亿元。2024年,沈阳市设立成果转化投资基金,累计投资冷芯半导体、鑫谱晶体等7个项目,投资金额达4399.5万元;大连市成功组建首支市政府引导母基金参股的天使类子基金,重点投向人工智能和半导体领域早期创业企业。盛京金控与广东粤科金融集团签约设立辽粤科创发展母基金,总规模达30亿元。融资体系的不断完善推动了科技企业“投早投小投硬科技”,为全省科技成果转化和企业成长提供了重要支持。
(三)不断优化创业投资生态
2024年9月4-5日,我省成功举办2024产投融合发展大会,近100家投资机构应邀参会,占全国头部投资机构的60%。大会搭建政府部门与投资机构沟通平台、省市引导基金与投资机构合作平台、辽宁科创企业与投资机构对接平台。省地方金融管理局在大会发布“创投辽宁”平台、集中推介重点融资项目200个、释放融资需求124亿元。2024年9月,省政府出台《辽宁省进一步推动经济以进促稳稳中提质若干措施》,制定发展创业投资的激励政策,按照创投机构每年在辽新增投资额规模的1%给予最高1000万元激励;鼓励进一步扩大天使、种子基金政府出资比例;将创业投资人才纳入“兴辽英才计划”金融人才项目,对入选人才给予每人10万元的激励等。该政策的出台,将吸引更多创投资本、创投人才汇聚辽宁,为我省发展新质生产力贡献更多力量。
省地方金融管理局着力提升创业投资发展活力,高频次投融资路演活动,助力科技企业与资本的沟通对接,截至2025年5月末,开展“创投辽宁”股权投融资路演活动20场,共96家企业参与活动,其中科技类企业90%以上,释放融资需求57.15亿元。持续优化“创投辽宁”平台功能,实现与深交所“科融通V-Next”和上交所“星企航”平台互联互通,面向全国投资机构进行项目推介,提升辽宁投资项目的曝光度,目前,平台展示项目545个,释放融资需求222亿元,累计达成融资5.7亿元。
(四)助力创新金融产品服务涌现
省科技厅与人民银行联合制定“创新积分制”应用推广方案,对全省科技企业创新能力进行精准科学评价赋分,工商银行、农业银行和盛京银行等依据赋分结果,已通过“科技企业积分贷”、“火炬积分贷”等系列金融产品实现贷款落地;依托企业纳税数据和知识产权质押,推出“科创贷”、“科创积分贷”、“科票通”等专项产品,为科技型企业提供最高1000万元的信用贷款,截至2024年末,“科创贷”再贷款专项额度累计发放5.67亿元,支持企业119户;“科票通”再贴现专项额度累计发放26.03亿元,支持企业109户。
省地方金融管理局会同省科技厅、省知识产权局等部门指导盛京银行推出“辽科贷”“辽知贷”等系列产品,实现线上申请、自动审批、随借随还;支持盛京银行又陆续推出“辽数贷”“辽质贷”“辽股贷”等产品,截至2024年末“辽”系列信贷产品已累计投放贷款175.81亿元,服务地方企业1504户。其中:“辽科贷”累计投放117.37亿元,服务企业477户;“辽知贷”累计投放2.38亿元,服务企业22户。助力创新债券发行,推动东北地区首单知识产权ABS于2024年12月31日成功发行;1家科技产业园基础设施公募REITs项目已获交易所受理;多只科创债落地,截至2024年12月末,发行科创债82亿元,为近年来规模最大。
辽宁金科征信公司、盛京征信平台与银行合作,研发线上信贷风控模型,创新金融产品,累计为企业融资超90亿元。信贷力度加金融产品服务创新,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我省科技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
(五)创新担保风险分担机制
2021年,省政府印发了《关于充分发挥政府性融资担保作用 支持小微企业和“三农”主体发展的实施意见》(辽政办发〔2020〕26号),我省建立了风险补偿及保费补贴机制,构建“前有补贴、后有补偿”的全链条政策扶持体系,提高担保机构敢担愿担的积极性。特别是为支持科技企业融资,加大了对沈阳、大连、鞍山、盘锦、朝阳等五市科技担保公司开展的科技担保业务风险补偿力度。截至2024年末,累计拨付风险补偿资金1.4亿元,争取国家担保基金风险补偿8384万元,推动银行分担代偿资金5832万元。
(六)推动容错机制落到实处
国家金融监管大连局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辖区普惠信贷尽职免责工作的通知》,推动银行机构加快成立普惠信贷尽职免责工作领导小组和尽职评议工作组,完善内部制度流程,打通机制瓶颈,扩大尽职免责覆盖业务范围。针对科技型企业,国家金融监管大连局指导银行机构制定科技支行差异化考核方案,细化落实尽职免责政策,适当提高科技型企业贷款不良容忍度,小微型科技型企业不良贷款容忍度可较各项贷款不良率提高不超过3个百分点,不断夯实科技金融“敢贷、愿贷”机制建设。
二、下一步工作安排
省金融管理局将认真吸纳您的建议意见,做好金融支持科技创新企业高质量发展相关工作。
一是推动加大对科技企业的信贷服务力度。引导银行完善资源配置、绩效考核等政策安排,逐步形成与科技创新发展相适应的信贷资产结构。引导商业银行丰富和完善科技金融产品服务体系,发展“贷款+外部直投”、知识产权质押贷款等产品。引导担保机构不断创新科技担保产品,提升为科技中小企业提供增信服务的能力。
二是推动活跃股权融资发展氛围。支持各级政府引导基金开展种子、天使、创投基金建设,进一步丰富我省股权融资供给。支持符合条件的科技企业通过上市、发债和并购重组等举措,提高直接融资比重。用好创业投资发展激励措施和“创投辽宁”股权投融资服务平台,持续开展“创投辽宁”投融资路演活动,引导创投资源投资于原创性引领性科技创新企业,拓宽科技成果转化的融资渠道。
三是持续打造全量金融资源服务模式。组织各方力量持续建设“金融服务驿站”,打造“全量金融资源服务模式”,集聚各类金融资源,常态化、系统化、模式化为科技企业提供全方位、全流程、个性化的金融服务,及时有效地解决科技企业融资需求。
联 系 人:王娜
联系电话:18842646920
省地方金融管理局
2025年6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