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6日,银保监会办公厅接连发布《关于开展保险专业中介机构从业人员执业登记数据清核工作的通知》以及《关于开展保险公司销售从业人员执业登记数据清核工作的通知》。有业界专家分析,由于近年来,保险中介机构的从业人员以及保险公司的销售从业人员队伍发展迅速,但执业管理工作未能及时跟进,导致从业人员队伍数据失真比较严重,从业人员执业登记人数与实际人数出现较大偏差,严重影响行业基础数据的真实、准确和完整性。因此,两项通知下发旨在通过人员清核工作,发挥人员清虚、隶属归位、信息补全以及加强维护等监管作用,更好地管理保险业从业人员,助力行业走向高质量发展道路。
重拳整治保险中介市场
近两年,我国保险业发展正经历转型期,过去“跑马圈地”、大规模扩张的方式已不再适用于行业高质量发展。而由于中介机构在保险业中所处地位的特殊性,其功能也无可代替,因此,保持保险中介市场的健康发展至关重要。今年以来,银保监会先后下发多项关于保险中介市场的规范性文件、通知,对中介市场进行整治。对于这一系列监管政策,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保险研究室副主任朱俊生对《金融时报》记者表示,监管部门从严整治一定会对市场乱象起到遏制作用。近期不断释放对于保险中介市场的监管举措,与当前市场中手续费竞争、公司虚挂人头、虚列代理业务等现象有关。部分中介公司通过违规操作来获取额外费用或进行套费活动。此次下发清核通知也是为排除这些违规现象,从而达到数据真实、监管有序的目的。
根据银保监会公开信息统计,截至4月17日,今年4月以来,各地银保监局已对12家保险中介机构进行处罚,对公司及各负责人处罚金额达40.5万元,且有多人因虚挂中介业务被罚。其中,聘任不具有任职资格的人员、临时负责人超期、未为保险中介从业人员进行执业登记、所属从业人员同时在两家机构开展业务以及未按照规定报告变更负责人等因人员管理不到位而产生的处罚将近10起。从数据可以看出,此次集中精力整治中介市场乱象理所当然。
为治理中介市场乱象,4月初,银保监会办公厅已下发《关于印发2019年保险中介市场乱象整治工作方案的通知》,将保险公司与保险中介机构进一步挂钩,要求保险公司对保险中介机构负责,从源头上整顿中介市场乱象。仅半月过后,银保监会又针对人力资源问题进行清核,要求各中介机构清除为违规避税、套取费用等不法目的虚挂虚增、有名无实的人员,消除中介系统中的虚假人员。同时,纠正统一登记到法人机构名下的不当做法,严格按照执业登记属地原则,理清从业人员隶属。落实到人的整治力度不仅可以为过去中介市场所积攒的“痼疾”找到源头,更为日后从业人员健康从业打下良好基础。
促进保险业高质量发展
此次整顿的另一大方向即是对保险公司销售从业人员的进一步规范。通过传统渠道购买保险产品都离不开销售人员,因此每位从业人员的专业知识、道德水平等素质均会影响消费者的选择,更影响着整个行业口碑的建立。过去一段时期,部分保险公司为了追求规模,选择粗放式发展道路而导致行业形象受损,与销售人员的行为有很大关系。此次通知旨在提高从业人员源头数据质量,掌握从业人员队伍实情,分析从业人员队伍结构和特点,督促保险公司落实对从业人员的管控责任,强化从业人员执业管理。值得注意的是,此次清核对象涵盖了个险、团险、银保等所有渠道的代理制从业人员以及从事保险销售的员工、劳务派遣人员、非全日制用工人员等,通过建立销售人员数据库,更好地进行管理,方便日后追责。
针对销售人员的违规行为,开年以来,各地银保监局对销售误导、欺骗投保人、给予投保人保险合同约定以外的其他利益等惩罚力度尤其大。记者在采访某保险公司销售人员时了解到,过去在从业过程中,为抢夺客户,从业人员的确会用尽各种方法提升业绩,包括送礼、返现等不正当竞争手段。但在行业发展转型中,这些恶性竞争行为也在逐步退出舞台,目前,保险公司想要占领市场高地,更多的是拼服务和产品。
对此,朱俊生也表示,保险业的高质量发展与人息息相关。过去,保险业发展会通过大量增员、大规模流动扩大规模,占领市场。扩张的同时也产生一系列问题,比如人员留存率较低,保险公司在人力资源上的成本居高不下,员工素质不能保证。面对众多保险销售、代理人员,如何使人均产能更高、使从业人员展业时更加规范是下一步需要探索的问题。事实上,近年来,各保险公司也意识到了人员质素较低所带来的问题,竭力探索可持续的员工发展路径,脱离“大增大离”的发展模式。比如,通过加强专业培训提升相应技能;通过信息技术给予一线销售人员支撑,使从业人员依靠技术提高产能与服务质量,也让消费者能更好地体验服务。销售人员应通过提高其专业性及服务水平为消费者进行价值创造,提升产能,从而逆向获得价值感和尊严感,提升行业留存粘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