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文章】【 关闭窗口
【字体:
以销售养老服务“预付卡”“会员卡”为名非法集资
——谨防以养老为名骗取养老钱

来源:
发布时间:2025-09-02 15:01:39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非法集资更为复杂隐蔽,各领域的伪创新、新概念非法炒作不时出现,一些别有用心者浑水摸鱼借机诈骗,打着贸易融资、产业链金融、供应链、金融等旗号搞非法集资,严重侵害公众财产安全,尤其是老年人群体,更是非法集资的重灾区。为了更好的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今天就由律师带你揭开健康养老型非法集资的面纱,教你甄别规避,提高风险防范意识。

  一、律师帮您了解非法集资

  2021年国家出台的《防范和处置非法集资条例》对非法集资有明确定义,是指未经国务院金融管理部门依法许可或者违反国家金融管理规定,以许诺还本付息或者给予其他投资回报等方式,向不特定对象吸收资金的行为。

  此定义明确了非法集资的非法性、利诱性、社会性。

  二、律师带您看养老领域非法集资经典案例

  案情简介:2014年以来,廖某等人以其实际控制的某养老院为名,将服务分为“体验卡”“白银卡”“黄金卡”“铂金卡”“钻石卡”“至尊卡”6个等级,宣称客户向养老院交纳不等金额的预定金,即可享受相应折扣的入住优惠和年化利率8%—11%不等的“福补”(利息),并承诺3年后退还本金,以此为诱饵收取客户养老服务预定金。截至案发,廖某等人共吸收资金约4亿元,涉及参与人3000余名(60岁以上老年人占比达80%)。

  法院判决: 2025年1月,湖北省某地人民法院以犯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对廖某等人作出有罪判决。

  三、律师教您识别非法集资骗局

  本案是典型的养老类非法集资,精准狙击渴望精致养老服务且有积蓄或较高收入的老年群体。集资者先以远高于银行存款或理财的收益为诱饵吸引公众,通过划分多种不同等级的会员卡营造“尊贵感”,同时以“实体”养老院作为背书提高公众信任,让人放松警惕。初期,集资者往往按时足额兑付收益,目的是为了以小博大,吸引更多人投入资金,但实际上集资者并没有充足的资金和现金流供其长期兑付。等到所吸收的资金池达到预期规模,集资者再卷款潜逃,一夜之间消失地无影无踪。

  四、辽宁省地方金融管理局和北京德恒(沈阳)律师事务所共同提醒您:

  1.要有防范意识:老年群体投资须谨慎,每时每刻都要把风险防范放到第一位。没有子女或律师陪同最好不要做投资决策;没有向有关金融管理部门咨询的投资不要参与;不要将“养老钱”、“救命钱”用于没有保障的投资;要保护好自己的个人信息,银行卡密码不能透露给无关人员。

  2.要警惕高收益:天上不会掉馅饼,牢记“高收益必伴高风险”,勿轻信“零风险”、“稳赚不赔”项目,不要片面听信机构或理财顾问宣传和口头承诺。

  一旦发现被骗,立即向公安机关或地方金融管理部门举报。